“惊弓之鸟”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,最早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。它原义是指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,后用来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著名的故事。相传,在战国时期,有个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。一天,他和魏王一起打猎时,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。更羸对魏王说,他不需要射箭,只需要拉一下弓,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。魏王十分疑惑,但还是让更羸试一试。更羸左手拿弓,右手拉弦,只听得一声弦响,那只大雁就应声坠落下来。
魏王惊讶地问更羸是如何做到的。更羸解释说,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,它的伤口还没有愈合,因此飞行速度较慢,且鸣声悲惨。当它听到弓弦的响声时,由于过去的惊吓,它误以为又有箭射来,于是惊慌失措地向上飞,结果伤口裂开,就掉了下来。
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“惊弓之鸟”这个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曾经受过惊吓,此后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况或听到类似的声音,就会感到非常害怕的人。